欢迎访问《渔业研究》官方网站,今天是 分享到:
  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1. 闽江不同河段河蚬的形态学及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
廖梦香
渔业研究    2023, 45 (3): 233-245.   DOI: 10.14012/j.cnki.fjsc.2023.03.003
摘要110)   HTML1)    PDF (2394KB)(195)    收藏

为探究闽江不同河段河蚬的形态学和线粒体基因遗传多样性,本研究在闽江的6个不同河段[延平(YP)、闽侯(MH)、龙祥岛(LXD)、马尾(MW)、长乐(CL)和连江(LJ)]共随机采集180个河蚬样品,测量和分析其形态学数据,并以线粒体COⅠ、Cyt b和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作为分子标记,进行PCR扩增与测序分析。结果显示:闽江6个不同河段河蚬壳长、壳高和壳宽的变异系数较小,而软体重、壳重和总重的变异系数较大,其中软体重的变异系数最大的群体为LJ(53.30%)。获得线粒体COⅠ、Cyt b和16S rRNA基因序列片段长度分别为444、466、364 bp,3个基因中A+T含量相近且明显高于C+G的含量;COⅠ和Cyt b基因的单倍型数量明显多于16S rRNA基因;COⅠ和Cyt b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比16S rRNA基因高;系统进化树显示,3个基因片段的进化速度:COⅠ>Cyt b>16S rRNA;中性检验和岐点分布图结果表明,闽江河蚬群体很稳定,均未发生过大规模的种群扩张等历史事件。综上所述,闽江6个河段河蚬在形态上没有存在显著的差异,河蚬的COⅠ、Cyt b比16S rRNA基因遗传多样性更高、进化速度更快,即使分化出独立的遗传群体,也未发生过大规模的种群扩张等历史事件,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保护和开发应用。

图表 | 参考文献 | 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
2. 大刺鳅18月龄体质量的育种值和遗传力估计
刘艳艳 薛凌展 傅建军 吴妹英 陈宇舒 廖梦香 陈度煌 胡振禧 林学文 董在杰 樊海平 吴斌
渔业研究    2022, 44 (3): 213-222.   DOI: 10.14012/j.cnki.fjsc.2022.03.002
摘要219)      PDF (1651KB)(233)    收藏
随着人工养殖大刺鳅产业的逐渐兴起,苗种种质混乱和遗传背景不清晰等问题日益突出,不利于该品种的商业化开发。为探究大刺鳅的选育潜力,本研究以野生大刺鳅为亲本,通过全同胞育种模式构建了17个全同胞家系。经过18个月龄的养殖,最终获得7个有效家系,并采用单性状动物模型,以各家系亲本的体质量为协变量,估算了18月龄体质量的遗传力和个体BLUP育种值。通过18月龄大刺鳅全同胞家系体质量的方差组分评估结果显示,遗传力达到了(0.468 1±0.173 7),t检验P < 0.01。此外,体质量与其育种值之间呈正相关线性关系,雄鱼回归方程为y= 0.393 6x - 84.193 0(R2 = 0.755 4,P < 0.01);雌鱼回归方程为y = 0.517x - 64.126 (R2 = 0.817 8,P < 0.01)。个体育种值前50的雌性个体主要集中在3个家系中(B、E和D),尤其是家系B,雌性育种值前24和雄性育种值前19均来源于该家系。其中,雄鱼最大育种值为75.09,雌鱼最大育种值为67.49,均来自于家系B。本研究显示大刺鳅体质量具有较高的遗传力,可以通过表型或BLUP育种值的方式进行选育。
相关文章 | 多维度评价